十堰市技能人才总量超45万人 高技能人才13.3万人
近年来,我市坚持技能强市战略,加大政策供给、开展技能培训、建设发展平台、打造竞赛品牌、深化评价制度改革,技能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日益浓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45.1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3.3万人。 重视人才,不断完善政策体系 近日,在十堰市高级技工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吴兰兰正在进行网络直播。专门研究直播话术与网络平台搭建的她,每天都要直播5个小时以上,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快掌握相关技能。在6月28日举行的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湖北省选拔赛中,吴兰兰获得互联网营销项目银牌。凭借高水平的电商实战经验,吴兰兰先后荣获“全国商业服务业技术能手”“湖北省技术能手”“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一等奖等。 吴兰兰的成功只是我市高技能人才工作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坚持人才强市战略,积极落实政策,推出务实举措,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我市积极完善技能人才政策体系,相继出台了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职业技能提升行动(2019-2021年)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戴静介绍,2018年,我市出台了《关于推进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建设技能强市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技能强市的目标任务,完善了技能人才培养举措。2019年下发了《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通知》,提出建立并推行覆盖城乡所有劳动者、贯穿劳动者职业生涯全过程、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2019年出台了《十堰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2019-2021年)实施细则》,细化了我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培训对象、类别及补贴标准,明确了各部门任务职责。2021年、2022年先后出台了《关于强化人社政策激励引导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围绕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深化职业教育“放管服”改革,加紧构建我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和政策体系的不断充实和完善,为加强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专”“精”培养,着力解决用工难题 培养高技能人才,解决人才结构性矛盾,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广泛开展职业培训。 5月24日上午,由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和市经信局等9部门联合主办的“一主四优多支撑”系列培训班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开班。培训班围绕我市“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发展体系,精准对接重点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培训需求,采取“订单式组织、定向式培训”的模式,实现了培训与产业发展、企业需求的有效衔接。 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李帆说,我市以企业职工为重点,深入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新技师培训,全市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6.05万人次,拨付培训补贴3.4亿元。扎实开展以工代训,惠及企业940家34369人次,涉及补贴资金8190.906万元。精准实施“靶向培训”,紧扣企业用工需求,采取“订单式组织、定岗式培训、定向式就业”培训模式,实现培训与就业有效衔接,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截至目前输送市内企业用工3万人。认真落实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参保职工技能提升培训政策,优化补贴申领程序,2022年为5076名企业在职参保职工发放技能提升补贴833.3万元。 提质增效,打造人才培育平台 2022年6月,在襄阳举行的“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鄂西北(四地)汽车产业职工技能大赛上,十堰选手大放异彩,获得总成绩第一的好成绩。其中,6名获奖选手来自“湖北工匠”张龙工作室。 张龙是竹山人,1999年中专毕业后,进入亨运集团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修理车间当学徒。多年来,张龙先后创新和发明工具30多件,获国家发明专利3件,改善维修工艺10余项,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北工匠”等荣誉称号。张龙技能大师工作室由以前的3名骨干成员扩展到现在的11人。 近年来,我市聚焦产业发展需要,坚持系统思维、精准施策,积极推进国家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开展国家级和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推荐申报,加大企业、职业(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力度,支持各县(市、区)发挥本地区产业优势,建设一批特色实训基地,为技能人才在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方面搭建平台。 为增强政策激励作用,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载体的支持力度,市财政对入选国家级、省级、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分别给予200万元、200万元、50万元资金支持;对新建成的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10万元资金扶持。 我市以世赛为引领,对标国赛、省赛,健全以“车城状元”技能竞赛为龙头、行业技能竞赛为主体、企业岗位比武为基础、院校师生积极参与的技能竞赛体系,连续开展五届“车城状元”技能大赛,结合产业发展,涵盖了焊工、钳工、车身修理、重型车辆技术、健康与社会照护、茶叶加工、导游等职业(工种),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奖,为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平台。 我市先后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2个、省级4个、市级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国家级6个、省级9个、市级17个。先后有6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6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获得“省政府专项津贴”,1人获得“湖北工匠”,3人获得“湖北省技能大师”,29人获得“湖北省首席技师”,50人获得“湖北省技术能手”称号。 坚持把技能竞赛作为加强技能人才培训选拔的重要渠道,为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十堰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