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继续绽放
在海南海口骑楼老街的中山路上,有一座天后宫,为纪念海上保护神“妈祖”而建,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据工作人员介绍,妈祖信仰起源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传入四面环海的海南岛。 4月10日,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2023年中国有约国际媒体主题采访活动”的首站来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海南海口,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 百年骑楼老街,见证海口的过去与现在 天后宫所在的骑楼老街,与海口早期对外开放息息相关。街上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用以避雨遮阳,本多见于日照强、降水多的东南亚国家。到晚清,海口成为当时全国对外开放的口岸之一,大批“下南洋”的华人华侨沿着贸易海运航线到达东南亚的曼谷、吉隆坡、新加坡等地,并将骑楼式建筑带回海口,为了便于经商贸易,骑楼内部设置成“前店后厂、下店上宅”的形式。 如今,长4.4公里骑楼老街经过修缮,保留了当年的模样,很多建筑上的雕刻仍在,经过岁月的洗礼,积淀了大量历史文化遗迹和百年商铺。天后宫所展现的妈祖文化,就是闽南文化与琼州文化相融合的代表,而“永昌利”、“远东公司”、“全丰泰”等经历了百年风雨的老商号,则以文化餐厅等新姿态融入老街,保留了老街传统的商业功能之外,更具文化底蕴。 “中国有约”采访团漫步骑楼老街,看到老手艺人在街道旁制作着手工艺品,除了游客,不少老街坊也会到骑楼老街寻找一碗记忆中的味道。 工作人员介绍,骑楼老街不仅是景区,也是居民的生活区,“商贸络绎,烟火稠密”,浓缩了海口的市井文化,见证了海口的过去,也能看海口的现在。 粤海铁路轮渡,在新丝路上的再出发 如果说骑楼老街连接着过去与现在,那么粤海铁路轮渡则展示出海口的现在与未来。 “南海之滨,粤海铁龙,海峡横渡,天堑通途。”粤海铁路轮渡是我国第一条跨海铁路通道,跨越琼州海峡。粤海铁路轮渡的开通,结束了海南与大陆不通火车的历史。 据工作人员介绍,粤海铁路轮渡的特点是火车、汽车和旅客一起“坐船”过海。记者在现场了解到,铁路轮渡船配有能让船舶“横移”的侧推装置,当火车“上船”时,工作人员会根据潮位高低操作,让甲板铁轨、栈桥铁轨和陆地铁轨处于同一平面,火车就可以安全进入船舱了。但因为轮渡船甲板长度有限,进出岛的列车不能直接装船,而是需要将列车分解,由机车头依次将列车推放至渡轮甲板。上船后,火车会被牢牢固定在船舶上,船舶配备的专业系统,能减少摇摆,除极端台风天气外,都能保障列车平稳进出海南岛。 自2003年运营以来,粤海铁路轮渡万吨巨轮载着火车、汽车和旅客往返于琼州海峡两岸。据介绍,游客之所以选择乘坐火车上岛,是因为粤海铁路轮渡不用下车换乘,尤其对于海南周边的游客,这种进出岛的方式能减少奔波,而且更加实惠。 进出岛方式变得多样化,让更多游客享受到了海南岛的优美风光,为海南旅游业注入新活力。更重要的是,粤海铁路轮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跨海通道。 工作人员介绍说,粤海铁路轮渡是海南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成为联通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运输动脉。每年,粤海铁路轮渡承担着约3600趟次旅客列车、1900趟次货物列车、300万人次旅客、70万辆次汽车的运输任务。 从百年骑楼老街到现代化的粤海铁路轮渡,从古代到21世纪,“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海口穿越时空、跨越海峡,作为中国与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将继续绽放新活力。 |
上一篇:雄安新区:“低碳成长” 向绿而生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