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背景下 车企更应扼守质量底线
2023-03-16 14:59:59
来源:证券日报
2023年,降价竞争成为汽车市场的主题。然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降价年”过后随之而来的往往就是“质量年”。站在这个节点上,呼吁全行业提高警惕就变得十分重要。 笔者认为,“降价潮”是车市发展的必然,在电动车和燃油车充分竞争的时候自然会出现。今年开年,乘用车市场同比下滑,但新能源车市场仍在增长。有专家测算,目前全国燃油车库存在330万台左右。一边是海量的积压库存,一边是新能源车的强势崛起,燃油车只能靠降价来获得短暂的流量、抑制份额下滑趋势。 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大幅降价无法改变能源技术的革新进程,更无法穿越周期。从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整体发展来看,这次降价甚至会起到催化作用,推动“油转电”的进程。 于行业而言,部分品牌的市场定位和定价策略本就有待纠正,降价实际上就是“市场之手”在发挥效用;于民众而言,部分品牌降价,不仅能够培养和转化更多潜在消费群体,也能让民众更加轻松地享受汽车带来的便利。 然而,行业长期发展的“蜜糖”,可能也会成为企业短期经营的“砒霜”。如果车企为追求短期销售而忽略品质和服务,对汽车行业也会带来不良影响,进而影响长远发展。因此,车企需要在降价促销和品质服务之间找到平衡点,确保短期和长期利益的统一。 对此,笔者有几点建议:一是应持续保持创新,打好价值战才是穿越周期之本。价格战不仅会导致品牌间的市场份额重新分配,还会加速汽车行业的洗牌进程。创新能力是车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断加强创新能力,才能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从长远看,市场还是要回归到价值层面。因此,打价格战不如打价值战,穿越新老交替周期,需要通过价值的创造和提升来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是应坚持差异化经营,筑牢品牌形象。价格战,来得快去得也快。品牌形象是车企在市场中的重要资产,车企在降价竞争中不能舍弃品牌形象的维护和建设。同时,还要注重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和口碑。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高端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可以最大程度抵消价格战的影响。 三是应开展多位一体协同作战,加强企业间联合。市场波动下,厂商之间应加强合作,比如联合研发新技术、共享供应链资源和市场营销资源等,以此来应对竞争压力与市场变化。通过合作,车企可以充分利用彼此优势,共同打开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热点推荐